经常有人说,辅导孩子写作业,不飞狗跳,就是伤筋动骨。
这是为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会受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
小学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往往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教育的误区,这很容易会影响孩子之后的发展,从此和其他孩子拉开了差距。
误区一:自由放纵
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反复练习和纠正才得以形成的,而不良习惯却是在平时的自我放纵和家长的“姑息”下才养成的。
部分家长,可能对某些教育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
一提到“张扬个性”“释放天性”就认为对孩子要少约束,少管教,从而放纵孩子的惰性,学习也一落千丈。
一提到“快乐学习”就认为只要是孩子不喜欢的就不逼着他去学,于是对孩子一再让步,于是孩子一事无成。
误区二:包办所有
孩子应该尽早培养独立能力,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
这样的陪伴往往换来的是什么?
孩子抱怨学习累,无主见,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家长不在旁边就做各种小动作。
一、二年级是转折期,应该怎么做?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期,也是人生道路的又一个重要转折期,尤其是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这段时间,他们逐渐由依赖父母向依赖教师和自我过渡,说话也从“妈妈说”逐渐转变为“老师说”“书上说”
因此,把握这个关键时期,给孩子养成好习惯,到中高年级甚至中学时就会格外省心省力。
☑ No.1有计划有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引导他们对时间有概念,了解如何制定一项计划。 可以让孩子自己画个表格,或者买个现成的白板表格贴在冰箱上,跟孩子一起商量一天的安排。
如果倾向给孩子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如先让他订一个小目标。
☑ No.2平时积累很重要
当孩子们上一年级时,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掌握程度几乎相同,但三年级之后差距却慢慢扩大了。
为什么?
每个人都知道,幼苗在播种时的区别并不大,决定它们是否能从地上爬起来长成参天大树的关键因素是树根。平时的课外积累,构成了幼苗的根。
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一战成名的武亦姝,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但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文采超群的武亦姝,竟然是个理科生,而且考取了清华大学。
在不少关于武亦珠家庭教育的文章中,几乎都能发现这样一个点:她的父母会放下手机陪她一起学习,有文章特别提到她的父亲,下午四点半之后就不用手机,专心陪两个孩子。
当父母丢掉手机好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基础”就会继续发展,当根系庞大时,生长就会遵循自然规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孩子
《孩子》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只关心钱的日子,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电影《孩子》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
newwisdom.net 新智慧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