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研究生预报名通道开启了,研招网崩了的总会被同学们刷上热搜。
同样不例外的是同学们迷茫的眼神,因为每年都会有同学临到填报专业信息时也没有确定下来自己到底要选择哪一方向,甚至还有些同学前面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到填报研究方向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要报考的这个专业下设这么多方向...
央美实验艺术学院 张国龙教授在“教学相长”展览接受采访时谈到这样一段话:“本科生脱颖,基本就算是好学生了,但你让他出类拔萃就不现实,因为他还没找着类呢,而研究生就必须出类拔萃,因为他们找着类了区别这个类才能“出类”才能成为你自己。”
研究生选择专业方向是区别“类”的最直接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并不知道要如何做出选择,康石石今天以 央美实验艺术专业为例,带同学了解一下如果在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专业下设的哪一方向时,应该去获取哪些信息帮助自己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类”
一。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学展
其次,是根据自己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去选择,但一般情况下来说同学们是不能直接从方向名称判定这个方向所涵盖的研究内容的。
比如央美实验艺术专业下设的 物质化呈现方向,单从名称很难了解到该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所以,建议同学们逐一了解一下该专业:
到教学内容,该专业主要以探寻物质媒材的规律,从局部、单项入手,渐进式地通过对物质材料的转换、制作、试验等训练过程, 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的可能性。
再到毕业作品,除了了解该方向的教学外,同学们还可以再去官网看看该专业毕业生的作品加深自己对这一方向的认知。
雷震
院系专业:实验艺术学院-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
指导教师:张国龙
以上从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再到学生作品是同学们了解专业信息的基础步骤,央美实验艺术专业下设12个方向:传统语言转换、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影像艺术研究、图像与符号语言、公共空间与社会雕塑、总体艺术与跨界研究、未来媒体艺术、展览从策划与艺术创作、光艺术研究、方叙述郁表扬、影响叙事与空间表达、科技艺术,因为篇幅的原因,康石石就不逐一分析了,同学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方式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二。
在了解完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后,同学们别急着做选择,因为很有可能这一个方向的导师并不止一位,同一方向导师研究的具体范围也有所差异。
比如邬建安教授和邱志杰教授都是传统语言方向的导师,但是两位的研究的范围并不相同。
邬教授是央美实验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吕胜中教授的学生,吕教授本身是把传统文化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语言,比如说剪纸、皮影,这些东西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媒介和语言来进行创作延申的, 邬建安教授作为他的学生在教学方面也会融入一些中国民俗的元素。
邬建安教授的作品《浅山》 砖(1184块)
而且邬教授本身是学西画出身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将西画与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比如在他的创作《七层壳》中,作品的造型逻辑就是按照传统的皮影造型逻辑来的,最后在呈现方式也是将皮影和西画结合起来表达的。
七层壳
邬教授除了教授传统语言转换方向外, 还教授图像与符号语言方向,他自身非常沉迷于《山海经》的钻研,聊到山海经的时候他说过一段话:对很多人来说鬼怪故事只属于童年,但我觉得其中包含了太多比童话深刻得多得寓意和指涉,经过翻译和转换,一旦解读出来其中的智慧,就会觉得如今很多看似严肃的事情都比神话故事要幼稚。
邬建安教授的作品《刀的影子-素色的面孔》密林中的《奇珍-虎》展览现场
与有着西画背景的邬教授不同,邱教授在03年任教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时,受自身西方语言和佛教的影响,对“总体艺术”概念的诠释部分向儒学,主张用文化研究作为艺术工的基础,用艺术工作作为完善人和世界的基础。
这些年来,在以文化研究为基础的艺术创作中,邱教授还发展出了一种将观察、造物、现场、事件、写作和策展等糅合于一体的实践。
在邱教授的工作自述中,他谈到及这些年的实践,并将其由内及外分为了三种:
首先,邱教授将书法和摄影作为修身之道,并与之相结合一齐修身的还有深入基层的社会调查项目。
这一时期,邱教授走访、新疆、山西等地进行调查,并开始使用摄影录像和装置。
邱教授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公共生活》装置
其次是,多个系列的历时长久的大规模装置,这一系列被邱教授命名为“造物计划”这部分工作是与一系列外物互相磨练,深入进事物内部的机密和关节, 详细地展开事物的历史、现状和命运,环境和意义,寻找重新构造世界的机缘,这个过程同时也被邱教授称为自我塑造的过程。
在邱教授大规模装置实践中,更为同学们所知的可能是《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此装置多次进行展览分别应对特定的话题:
如在08的《庄子镇静剂》展览中讨论的“变化”
09年《破冰》展览中讨论的工业化
简言之,在这部分的实践中可以看到这些作品更明显地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功能,讨论世界和人地共构、物和人地关系等等。
最后是,一系列综合的社会性的现场事件作品,这一系列被邱教授命名为“肇事计划”这里面既有以个人作品名义出现的,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行为和实践作品,如《慢慢来》 《如何成为失败者》《暴雨将至》等等。
暴雨将至
也有以教学项目或集体创作名义出现的超大型的现场事件,如《如何成为无知者》《谜宫》多媒体演出、还有之前提到的《南京长江大桥计划》装置中的“诊所”部分。
南京长江大桥自杀者干预计划一:诊所
在邱教授这些年来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能感受到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和艺术的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
邱教授在对这些年来的艺术实践进行总结时谈到:“我的总体艺术概念和工作范畴的设计,是希望能够在艺术自律和社会关怀的左右两极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目前的整个工作范围形成了从内省到外向的漫长的谱系,然而,最外围的肇事也是一种修身,我的目标不在艺术作品,而在人的健全。”
汉艺学院L同学在民生美术馆帮邱志杰教授做开幕表演
邱教授16年的时候接任成为实验艺术学院的院长,所带的专业涉猎非常之广,除了以上谈到的传统语言方向外,他还带总体艺术与跨界研究、展览策划与艺术创作方向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导师带的方向比较统一,比如曹斐教授所带的影像艺术研究方向,该方向致力于一个集社会观察,影像记录,视觉创作多元化的艺术实验课堂,强调社会概念与影像艺术、影像媒介的应用与表达。
建筑师这部是曹斐与曾梁关鹏首次合作
曹教授早期的作品是第一批解决内地充满活力的青年,工厂,网络和地域文化的作品,她擅长捕捉和反思其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新的人类主体和社会关系。
曹斐的《宝马艺术车》反映了中国的变革速度,传统与未来
在影像艺术研究方向中她所研究的范围是在尝试不同的媒介应用环境下,注重媒体手段与思考方法的结合,并引入、文学、戏剧与哲学,对当代文化进行辩证式的思考。
此次展览,曹斐在中国一些最先进的仓储和配送设施中检查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新现实和潜在危机
再比如,教授未来媒体艺术方向的张尕教授,该方向的设立是为美院研究生教学开拓一个全新的领域, 引入了包括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以及技术哲学等在内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
张教授曾任帕森斯设计学院媒体艺术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斯坦福大学以及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等分别担任过研究访问职务,而且他就媒体艺术领域在国际上发表过广泛的演讲。
张尕做题为“人, 非人, 皆为人”的讲座
他在央美所教授的这一方向的研究范围主要在将以数字媒体所带来的性变化为背景,以包括人工智能, 网络空间, VR/AR, 人机互动,脑机接口,穿戴设备等不断演进的技术为媒介,来探讨艺术的新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属性以及其特有的审美并期望对国内同类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以上跟同学们聊了,一些同方向不同教授和同方向同教授的情况,现在想提醒大家的是,有些一直以来统一的方向在近年来也有新的变化,大家务必在抉择之前上官网查看最近的信息。
比如张国龙教授所教授的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方向,这两年王郁洋教授也加入了该方向的研究。
王郁洋教授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是光艺术,在他所实验过的作品中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及绘画,只要是利于表达的手段他都试图使用过,并充分拓展其内在潜力。
但他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的时候,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习惯 以幽默的、虚构奇观的方式来探究和表述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
王郁洋教授《再造登月》
张国龙教授一直以来都专注于 艺术表达的物质化呈现方向的研究, 该方向也是他一手成立起来的。
张教授长期在德国生活并从事艺术创作,可以说,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与哲学思维式的观念艺术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基于此,在张教授的作品中,冷热抽象大跨度对撞与结合,构成了他多年来独立的语言,即“硬边表现主义”的艺术风格。
在他所教授的“艺术表达的呈现方式”方向中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物质化”的呈现、“化物质”的生成、“语境化”的弥漫、“化”的延伸。
张国龙教授《天上、人间、空间装置》
参加学术论文指导: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艺术
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为,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电子游戏(第九艺术)等。艺术离不开人,真正的艺术是一个人对自身精神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所以谈论艺术,不能不从精神与心理层面去考查。真正的艺术是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的,比如古人实践了二千年的艺术——唐诗、宋词、昆曲等。
newwisdom.net 新智慧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