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帮帮 志愿无忧
一听到“潜规则”很多人都纷纷“侧目”仿佛这三个字是某种侵犯神灵的“恶毒诅咒”诚然,在很多时候,因为潜规则,导致了很多不公平、不道德现象。但正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所以很难禁止。很多潜规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了约定俗称的,得到广泛认同的规则。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在高考录取上也有很多“潜规则”如果不了解这些“潜规则”就有可能吃亏。
那么,高考录取中究竟有哪些“潜规则”呢?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一—高校不会因为“调档比例”超额而退档
调档比例:是指一个院校调阅考生电子档案数与计划招生数的比例。实际上就是解决投档多少合适的问题。它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是同一批次、同一计划性质、同一科类的招生计划数与投放考生档案数量之间的比例。
现象:每所高校在实际录取时,一方面,由于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故调档比例都会超过100%,一般是在102%—110%之间。
本质:高校调了档后,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或者其它要求都满足的前提下,高校原则上不会退档。
怪圈:这一重要条款,绝大多数高校却没有在招生章程中体现。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报不录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是两者合办的专业。
现象:不报此类专业,哪怕在进行专业调剂时,高校也不会把考生录取到中外办学相关专业。
本质:由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费用较贵,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调配时,会考虑到这一点。
提示:部分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专门提及本条款,但大多数高校没有在招生章程中说明。个别高校在调剂到此专业前还要给考生打电话询问是否愿意被录取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高考录取“潜规则”之三—专业调配时,高分有可能排在低分之后录取
专业调配:是指是否愿意在院校招生专业(定向除外)间进行调配。每个院校志愿共设6个专业志愿,当考生所填院校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要求时,如愿意调配到未填报的该院校其他非定向专业就读,则可在“专业调配”处打“√”
现象:在进行专业调配的时候,高校不是立即就进行专业调配,而是会把其它所有相对低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满足之后再进行专业调剂。所以,被专业调配的考生相当于进档考生中的最低分。
建议:哪怕是高分考生,哪怕是报考专业录取实行分数优先的院校,在进行专业选择时也要“冷热搭配”至少要选择一个相对冷门专业。
还有“潜规则之四—单科成绩未达要求,可能被退档”“潜规则之五—进校想转专业,没那么容易”“潜规则之六…”
小编帮帮我们只做一件事:解你所惑,助您成功!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专业
专业就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也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中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newwisdom.net 新智慧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