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蒙聊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们大概要读十六年的书,求学之路十分坎坷,我们要经历大小无数的考试,其中,中考和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转折点。
中考和高考都是教育分流,中考,决定学生能否进入高中读书,考上什么层次的高中,也会影响高考成绩,高考,众所周知,考上什么层次的大学,意味者你将有一个什么样的前途,过怎样的生活,是人生的分水岭。
中考录取率近50%,一本率不足20%
通过各省大数据显示,一本录取率超过20%的地方,只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一是因为城市教育发展快,生源质量较好,二是城市所拥有的本科大学比较多,三是本地学生报考当地大学,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比外地考生容易考上,四是考生人数比较少。
再看录取率低于20%的省市,考生人数相当庞大,比如河南省达到了86万多人,考生竞争激烈,600分以上的学生近3万人,录取名额有限,导致700分的学生都可能考不上清华北大,几十万的学生只能进入专科。
考生人数比较少的地区,教育发展又比较落后,比如新疆、贵州、青海等地区,生源质量比较差,学生能考进二本,都已经拼尽全力了,很多学生直接步入了社会。
所以,大学生人数虽然不断增加,但考上一本的难度依旧很大,一本大学生还是少数,二本生和专科生是一个被忽视的庞大群体,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去了哪里?选择专升本和考研的学生很少,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直接参加工作,从事基层最辛苦,薪水又少的工作。
考上一本的概率低,和考上高中人数少有一些关系,普职比提高后,有近50%的学生无缘高中,将会被分流到职业高中,目的是为了解决基层“用工荒”的问题,不仅如此,高中将不允许招收初三复读生。
即使考上了高中,如果成绩一般,考进普通高中,想要考上一本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20年高考,天津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是476分,这个分数在普通高中,或许在班级排前五,但在重点高中,前十名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分数。
所以,初三的学生们压力巨大,想要考上一本,首先要考上重点高中,这样希望才更大,分流到职高的学生,也许未来生活不会差,但和有学历的学生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教育分流出不努力读书的学生,是不是可以理解,教育的目的是“淘汰”
教育的目的是“淘汰”还是“激励”
其实,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淘汰”可以说是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看似中高考难度增大了,升学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教育资源不是无限的,有能力的人才能获得。
反之,如果人人都能上高中、读大学,势必会降低学历的“含金量”,社会难以筛选出有能力的人,那么,社会和国家又该怎么快速发展?
学生们该如何应对这么大的学习压力?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学生们要拿出多倍的努力,认真对待学习,不怕吃苦,压力越大,就更应该有斗志,不要轻易放弃。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大家都从同一个起跑线出发,努力的人,会越走越远,不肯吃学习苦的人,就不要抱怨社会的不公,因为你没有能力说服这个社会优待你,所以不想被落下,就要奋起直追。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学生
学生(student)一般指正在学校、学堂或其他学习地方(如家中、军队等等)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机构或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以前与学生的性质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等等。根据大多数地区的学习机关小学、中学、大学而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或是在校学习的人。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生、化的意思。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先学而后生,不仅首先要充分的学习和领会老师的知识和智慧,还要在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上有所生、化,有所提高。
newwisdom.net 新智慧教育网